2020-12-11 13:50 來自 三亞傳媒影視集團
記者日前從市財政部門獲悉,隨著各項超常規措施的落地見效,三亞主要經濟指標趨穩向好,呈現回升態勢。1—11月三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95.5億元,同比下降3%,降幅較上半年收窄39.4個百分點。
據了解,今年以來,受新冠疫情嚴重沖擊、減稅降費、房地產嚴控政策、自貿港低稅率優惠政策的減收效應等因素疊加影響,今年財政收入特別困難,1—4月三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55.8%,收入跌幅全省第一。面對地方稅收收入斷崖式下滑形勢,市財政部門采取超常規措施狠抓非稅收入征管,著重抓好土地出讓收入收繳,組織采礦權拍賣,清理盤活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資源等工作,彌補地方稅收收入大額減收,逐步遏制住財政收入持續下滑的局面,逐漸把受疫情影響的財政收入進度奪回來。5月三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今年以來首次當月收入正增長,增長態勢延續至11月份實現“七連增”,其中10月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7.2億元,創造了歷史單月收入最高紀錄,同比增長77.9%。11月三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3.2億元,同比增長66.2%,高于全省增幅43個百分點,力促1—11月三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95.5億元,同比下降3%,降幅較上半年收窄39.4個百分點。
今年三亞財政收入呈現3個“最”:一是全省財政收入受疫情影響最大的市縣,4月份三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55.8%,收入跌幅全省第一,比全省-30.1%的跌幅高出25.7個百分點;
二是第一批財政收入由負轉正的市縣,在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有效控制情況下,5月份三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首次正增長,當月收入同比增長0.4%;三是全省財政收入恢復最快的市縣,1-11月三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僅下降3%,小于全省-7.5%的跌幅,較1-4月收窄52.8個百分點。
據分析,三亞能夠克服疫情等不利影響,彌補地方稅收收入大額減收,財政收入亮點頻出,主要得益于幾個因素。首先三亞部分相關緩減免稅收等紓困政策到期,企業本期繳納的延期稅收相應增加。同時,積極落實好省、市超常規措施,全面復工復產取得顯著成效,固定資產投資加碼。自貿港政策頒布后,更多新的市場主體不斷涌入,帶來新的稅源。四是經濟活動不斷恢復,市場環境改善,企業現金流增加,稅收貢獻加大。另外,三亞發揮財政收入定期會議及各部門綜合協調機制,統籌分析解決收入征管難題,重點開展土增稅清算及欠繳稅工作,積極引導外埠建安企業落戶三亞,促使各項超常規收入征管措施逐步落地。財政部門還狠抓非稅收入征管,尤其是加大土地出讓收入收繳管理,及時組織2宗采礦權拍賣工作,清理盤活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資源等。